2000年左右,一个小男孩Ryan的父母给他建了个博客网站,小男孩因此成为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但有一天他分享了自己的一个心情故事,却被人故意传成他是Gay。。。

  在那个Gay比现在更不被包容的年代,这个传闻被人们在网上刻意放大、添油加醋,最终,14岁的Ryan选择自杀。。。

  演员袁姗姗曾经在Ted的演讲台上讲述了自己一年多来天天被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谩骂的心路历程。

  “ReThink”:天才少女程序员开发了一款守护青少年的APP

  “键盘侠们只是轻轻敲击键盘和鼠标,却没有想过屏幕那边的人会被伤害到痛不欲生...

  因此,一个印度裔美国姑娘Trisha Prabhu在她13岁那年决定要做点什么,来为人们抵挡住满满恶意。

  “ReThink”:天才少女程序员开发了一款守护青少年的APP

  然后她就因为在这方面的贡献受到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亲自接见……

  2013年的一天,少女Trisha在新闻上看到,佛罗里达州11岁的女孩Rebecca Sedwick因为不堪同学网络欺凌,选择了自杀。

  在那之前,15名同班女生通过社交媒体羞辱了她长达一年半。同班同学一直在通过网络羞辱她...“你真丑” “你还不如死了算了”.

  “ReThink”:天才少女程序员开发了一款守护青少年的APP

  这一天去上学时,她没有走上那条熟悉的路,而是朝相反方向走去,爬上一座废弃的水塔并一跃而下。

  “ReThink”:天才少女程序员开发了一款守护青少年的APP

  她的笑容,从此定格在11岁……

  这件事让当时只有13岁的Prabhu震惊又伤心:一个比自己还小的女孩怎么会被逼迫到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而Prabhu本人也因为着装而遭受到同学在网络上的讥笑谩骂。她当时并没有往心里去,但当读到真的有那么多人因为这些冷嘲热讽而自杀,她意识到,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ReThink”:天才少女程序员开发了一款守护青少年的APP

  她开始投入科学研究,去分析人们往网上发布那些恶意伤人信息的动机、及对其有影响的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发动网络暴力的几率要比成年人高50%。

  她进而去研究青少年的大脑,发现大脑至少要发育25年时间才能练就对所做决定负责任的技能。

  她说,“青少年的大脑就像一辆没有刹车的汽车...”

  而同样的,网络暴力的受害者也以青少年为主,单是在美国就有52%左右的青少年遭受不同程度的网络攻击。英国反欺凌机构的调查也显示,70%的青少年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其中有37%遭受着高频率的侵害。

  全球18亿青少年都在面临这些尖酸文字所带来的灾难,而他们中大部分都默默承受随之俱来的痛苦、压抑、恐惧、自卑,而不愿意寻求帮助。最终严重的选择辍学,甚至自杀。

  而最近英国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网络欺凌的影响甚至会一直持续到一个人5、60岁。

  因此,Prabhu决定从这个产生网络暴力最主要的源头入手。

  “ReThink”:天才少女程序员开发了一款守护青少年的APP

  在她的Ted演讲里,Trisha援引一项研究结果称,受到网络欺凌的人青少年们,90%都不会告诉任何人。他们只会默默忍受。

  Trisha开发的这个app“ReThink”,瞄准的不是受害者,而是发布欺凌信息的人。

  如果它发现有人想向他人发送具有攻击性内容的消息,就会询问“你的信息可能会对他人带来伤害。真的要发布吗?”

  “ReThink”:天才少女程序员开发了一款守护青少年的APP

  “ReThink”:天才少女程序员开发了一款守护青少年的APP

  看起来只是简单的一步,实际上被证明十分有效。

  这款app开发成功后,Trisha连续六周泡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共针对1500人进行了测试。测试的结果是:本来有71.4%的青少年准备恶语伤人,但在看到“ReThink”发给他们的提醒后,选择“依然发送”的人只剩下了4.6%。

  “在一时冲动或同伴的压力下,很多孩子在网上发布攻击性信息时并没有意识到可能带来的伤害的严重程度。”她说。“但是,正如我的研究成果表明的那样,一旦他们有机会停下来重新审视,就很有可能改变主意,不发布恶意中伤的消息。”

  “ReThink”:天才少女程序员开发了一款守护青少年的APP

  2014年,Trisha获得了谷歌全球科学展的提名,奥巴马亲自接见了她。她还被授予国际反欺凌戴安娜奖(International Diana award)和乔治·W·布什基金会Daily Points of Light奖项。

  “我的计划是,让每个青少年的手机上都能免费装上这个app。”Trisha说。

  目前,她正在开发不同语言版本的“ReThink”的手机端和电脑端。

  所以,Trisha何止是坚强。

  如果把其他很多登上Ted舞台的人称作“梦想家”,对她的适当称呼,我想应该是“梦想的守护天使”。

  因为,她守护的是无数青少年做梦的权利。

  来源:Daily Mail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禁止任何网站及个人进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