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MGC(全球移动游戏联盟)大会媒体采访中心,她坐在房间中心宽大的凳子上,淡定的面对着台下的几十家媒体记者。小女孩叫王奕霏,是北京市中关村三小的一名四年级小学生。在过往的一年时间里,她已经独立制作了5款移动游戏。
为了解更多,凤凰网游戏频道记者还特地走访了王奕霏就读的中关村三小。因下午有活动课,中关村三小放学很早。当记者来到王奕霏所在的四(五)班时,班上正在进行一个小型的机器人展示会,王奕霏在全班同学面前娴熟的摆弄着两个机器人,认真地介绍这个机器人的构造、用途及工作原理,一点都不怯场,就像一个小男孩在摆弄自己心爱的变形金刚一样。而班上的孩子们对于机器人也抱有浓厚的兴趣,他们争相向王奕霏提问,热切地与她探讨与机器人相关的各种问题。
王奕霏妈妈介绍,从幼儿园起,王奕霏就是个爱玩游戏的孩子,上了一年级就开始偷偷用零花钱买游戏点卡了,和其他小女孩不同,王奕霏不爱洋娃娃、不爱漂亮裙子,而是在课余时间沉浸在围棋、魔方和数独的世界里。她对逻辑敏锐的感知力让爸爸妈妈很吃惊,再带她去试听了一次体验机器人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有意无意的,爸爸在电脑上下载了Scratch软件,从此,编程的魅力为王奕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图为王奕霏制作的机器人
但在游戏制作的过程中,困难也是伴随着出现的。“经常那个东西跑着跑着不跑了,或者被炸弹炸的消失了。”但让记者出乎意料的是,当困难出现的时候,王奕霏最先向自己寻求帮助,“几乎都是我自己找办法,有时候我发现有些东西只是我自己没有发现,根本不用那么多复杂的逻辑。”看似简单的一个游戏,却需要严密的逻辑性。当记者问到制作一款游戏要用到什么知识的时候,王奕霏说:“我感觉逻辑好就行。逻辑就是你能绕得过弯来,知道怎么办就行。”而这种对逻辑独特的理解力正是王奕霏能够在短时间内制作游戏的关键。
从去年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王奕霏已经做了5个游戏,分别是《大鱼吃小鱼》、《猫捉老鼠》、《扫地机器人》、《小小计算器》、《找字母练指法》。这些游戏几乎都是由王奕霏自己独立设计并制作。若非有浓厚的兴趣,这样浩大的工程几乎是不可能一个人完成的。
在当天GMGC的独立开发者训练营中,面对全场几百位专业游戏制作人王奕霏自制的《大鱼吃小鱼》为例,展示了她制作游戏的过程。“小鱼在舞台中随机出现,玩家控制大鱼去吃小鱼,吃到小鱼发声并得分,但大鱼不能碰到章鱼。在游戏中大鱼的对手是红鱼,和大鱼比赛谁吃到的小鱼多,而大boss就是章鱼啦。”
因为在机器人课上的优异表现,校长亲自邀请王奕霏成为特聘教师,给她发了聘书和一身老师的衣服。从五月开始,就会有一个做成人培训的老师来教她,她来教其他的小孩子。除了课余活动,王奕霏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英语尤为突出。据奕霏妈妈讲,在英语课外学习班,曾有两千多名学生考试,而奕霏是前一百名。还曾参加CCTV的英语风采大赛,取得不错的名次。
屡次登上大舞台的王奕霏台风大气,一举一动落落大方,这也与学校的一项活动有关。“精彩十分钟”是中关村三小的特色活动之一,每个同学每月会有四次脱稿演讲,而演讲用的PPT也是学生独立完成。这也就不难理解王奕霏为何能在各种舞台上发挥出色,震惊四座。
本文转自:凤凰网游戏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禁止任何网站及个人进行转载。